中国稀土从“软肋”到“王牌”的逆袭之路
11月7日是“中国稀土之父”徐光宪诞辰105周年,稀土元素已经深入现代工业体系的每一个角落。每个成员却都携带了一个专属的“工具包”,从我们手中集成了超过7种稀土元素的智能手机,使稀土虽外貌相似却各怀绝技,到关乎国家战略的国防军工、它们就像17位身穿相同制服的“孪生兄弟”,但微观的原子内部,成为支撑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“工业维生素”。从电动车用的高性能电机到航空母舰用的电磁弹射器,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,

比如说含有钕元素的钕磁铁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强磁铁,都离不开这个物质;铕和铽则运用“光子调色盘”,以及催化净化尾气和炼化石油的铈和镧——正是这些深藏在原子内的工具包,
稀土究竟是什么?有什么用?为何能成为中国科技博弈中的王牌?
稀土是17种独特金属元素的总称。中国近期打出的“稀土王牌”也引发全球关注。带您来看中国稀土从“软肋”到“王牌”的逆袭之路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